一个有趣的网站
分享有价值的文章

德云社为什么开不进天津

在知乎上,一直有个经典定论:德云社开不进天津。

在这个问题下面,各种说法众说纷纭。

历史学家们挖出郭德纲和天津相声圈子的陈年恩怨。

他们指出,郭德纲成名之后,一直被天津主流相声圈所排挤。当年郭德纲的藏秘排油负面新闻爆发后,相声圈甚至发起了倒纲运动,迫不及待想要踩郭德纲一脚。

结论就是,即使德云社开到了天津,也会被同行各种下绊子排挤出局;

天津相声的忠实拥趸立马发表了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德云社不敢进天津,归根到底是因为怂。天津相声100多年师承,卧虎藏龙能人辈出。德云社敢开进天津,只要不是郭德纲、于谦这种级别,分分钟被天津相声界爆锤出局。

甭说岳云鹏、张云雷在网上多火,拿到天津这地界,根本不够看;

△ 甭管你上没上过春晚,反正不够看

但流传最广的还是民间高人派的论点。

这一派觉得,德云社开进天津最大的阻力是天津观众。

在他们看来,天津人是全国最专业的相声听众,遍地都是相声老炮。在天津你要是表演《报菜名》,少报了两道菜都会被他们纠出来。

德云社那帮学员敢来,十有八九是要被观众轰下台的。

△ 关于天津人相声水平的玄学传闻,在网上流传甚广

但这些都是网上的说法,实践才能出真知。

为了探探天津相声江湖的水有多深,我们决定十一去趟天津,亲身感受一下真正的津味相声。


都说天津是曲艺之乡,这句话不假。

在天津听相声,跟在石家庄找洗浴中心一样方便。整个天津,大大小小的茶馆有二三十家,几百号演员,想听相声直接上大麦买张票就成,几十块钱一张,价格不贵还方便。

相声在天津,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逛茶馆跟买菜吃饭差不多感觉,很生活化。

进了茶馆,你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台上演着相声,台下摆着老式桌椅。在前台点上一壶茶,两包瓜子,就足够你在欢声笑语中消磨一下午的时光。

在市井气息更重点的名流茶馆,观众席后面就摆着电动车,不知道是不是哪个演员刚逛完菜市场,就赶来茶馆演出留下的。

郭德纲说,天津是个保守的城市,所以传统相声和煎饼果子都保存的很好。

当你在茶馆坐下,你瞬间就会明白郭德纲的话。传统的小剧场氛围,不紧不慢的相声表演,你会有种久违的安逸感,十一还要加班的烦躁感瞬间被抛在脑后。

不过,这种保守近些年也在制约着天津相声的发展。

几乎在每个天津茶馆门口,你都能看到禁止录像的提示。或许茶馆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是老板怕大家都去网上看视频,就不去现场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演员新段子少,有点新东西都宝贝着,生怕被同行给抄去了。

不过,了解郭德纲如何通过拥抱互联网成名的观众,看到这条提示不免可惜,这该白白损失多少出名的机会啊。

△ 除了不准录像,外带饮料零食也是不可以的

除此之外,如果你进了天津的相声茶馆,只需留心观察一下,肯定能看到马三立的像。

天津相声圈注重师承关系,讲究的就是个师出有名。而马三立老爷子作为天津相声公认的一代宗师,自然是要占据各家茶馆照片墙的C位,被来往的观众演员顶礼膜拜一番。

△ 马三立老先生是天津相声当之无愧的王者


△ 马三立和少马爷马志明的金句已经成为天津的slogan,被印在T恤上做成了周边。相信每个资深相声爱好者看到这件T恤,都不免会心一笑。

但重视师承的另一面,就是有想法的年轻演员如果没有师门,想立足是难上加难。

就像郭德纲当年成了名,主流相声圈的同行就是不认他,还不是跟他师承不行有关。直到后来郭德纲拜入侯耀文老先生门下,才算苦尽甘来,成了真正的名门之后,在相声界彻底站稳了脚跟。

也许在当年,天津相声圈这种规矩,让原汁原味的传统相声得以保留下来。

但这几天,我在天津不同的馆子听了三场相声,光《做梦公司》这个老段子就出现过两次。更逗乐的是,有位看起来七八十岁的老先生,一脸神秘的憋了半天,抖了个五十年前样板戏里《白毛女》的包袱,我都疑心这个段子是不是比我岁数还大,总之听得台下一帮二十出头的小年轻是面面相觑。

更遗憾的是,传说中严苛赛过柯以敏的天津观众,我也没见着。

即使有些段子明显不好笑,观众玩手机的玩手机,打瞌睡的打瞌睡,但我想象中相声老炮怒斥演员,乃至把演员轰下台的名场面并没有发生,甚至连“吁”的起哄声都没有,只有一片死寂。

回来跟我天津的哥们一说,他直笑我:
你那都是玄学,咱天津人哪有你想象中那么闲,天天没事干去茶馆泡着啊,还要上班呢,北京人也不每天都往故宫跑吧。真想听相声,不如上网看看郭德纲的视频。
至于相声老炮,他们也不是天天去茶馆听相声啊,收音机里听听就得了。愿意往茶馆里钻的,都是你们这帮外地的游客,来听个新鲜就得了。

那么天津观众真的不待见郭德纲吗?
我的天津哥们说:都有。年轻人大都觉得郭德纲是复兴相声的英雄,没有他相声到现在还是个天津小众艺术呢。不待见他的主要是年纪大的相声老炮们,主要诟病郭德纲三俗,又擅长搞网络营销,走的路子没那么正。

对于普通观众,相声原教旨主义老炮们也颇为严苛。

如果你认为这些他们爱听的相声不好笑,他们会认为你摸清楚里面的门道,不懂传统经典。但问题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根本不存在什么酒香巷子深,民间有高人。大多数人听相声只有一个目的:好笑。

如果你说的不好笑,大伙为啥还要特地花钱来听你呢?

△ 甭跟我提师承啥的,只要说的不好笑,我就专心玩手机

在天津茶馆听相声,对外地观众来说就像是一场祛魅的过程。

很多人听完了才发现,其实天津演员质量和德云社差不多,也是参差不齐;至于传说中的天津观众,也早已由外地游客替代;甚至连相声演员,当他们脱下长袍大褂换上普通衣服从剧场后门走出时,一瞬间就隐没在人群之中,丝毫没有明星的范,也赚不到什么钱。

郭德纲有个段子,说想要让天津相声演员手舞足蹈很简单,回家看到天花板上粘着100块钱就行。这不纯是个段子。即使是谦祥益这种天津相声茶馆的翘楚,演员收入也不过一场几十,一个月挣到八九千块钱已经相当不错。

说到这儿,德云社不开到天津的原因已经很清晰:没必要。

德云社开到天津,未必赚不到钱。每年郭德纲回天津省亲表演的门票,都是380元起步,照样是场场爆满。甚至连徒弟回天津巡演,票价都远胜于普通茶馆数倍。

但把德云社开到天津,终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一方面,你得面临天津数百位同行的竞争,本身压力就大。现在有能耐有野心的年轻演员,都在想着如何去北京、上海发展,德云社还往这片过度饱和的市场挤,有点自找没趣;

另一方面,真开了赚的也是游客的钱。既然如此,与其在天津跟同行们争抢游客的钞票,为什么不干脆去他们所在的城市开分社呢?省时省力赚的还多。

按郭德纲的话就是,给留在天津的同行们留条活路。

△ 别看郭德纲面相憨实,其实是个精明的生意人

但讽刺的是,尽管德云社已经俨然是中国相声第一社团,收入远远胜过天津同行,他们中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郭德纲,觉得自己赚的少,是因为郭德纲的德云社抢了生意。

在茶馆里,我们就听到演员拿段子编排郭德纲。
逗哏:我创作了一万多个相声新段子。
捧哏:您说说?
逗哏:包括《曹云金自由了》。
捧哏:听着真没劲啊。
逗哏:但我不三俗啊!

话虽然难听,但郭德纲并不一定在乎。当他们还在小剧场卖力求生时,靠编排郭德纲取乐时,郭德纲已经在全国开拓分社,早跟他们不在一条赛道上了。

在回酒店的路上,我们问出租车司机如何看待郭德纲。他说:说相声如果想火,你就得哏儿。打败整个天津相声界也没用,你得打败郭德纲,比他说的更好笑,更哏,那你才能火。

所以,德云社开不开进天津,不重要;同行们待不待见郭德纲,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说的段子够不够哏,能不能让几十年后的观众听了,依旧能哈哈大笑。

如果所有人听相声时都在讲典故,研究里面的理论门道,而不在乎它好不好笑,那相声就算是完了。

来源:X博士 微信号:doctorx666

历史上的今天: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前方高能 » 德云社为什么开不进天津
分享到: 更多 (0)

前方高能丨一个有趣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