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网站
分享有价值的文章

你在什么奇怪的地方干过活呢?

@某个张佳玮:你在什么奇怪的地方干过活呢?

话说,自由职业者有千般坏处,但至少有一个好处:名义上的自由。
所以时不常就,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出门前,唯一确认的是住处:得有网络可以寄稿子,其他,都行。
现在想起来,我在许多奇怪的地方干过活。

——地铁站台。
上海的冬天,大学里宿舍寒冷,前一夜睡前毛巾洗完脸,拧了拧挂着,次日起来一摸,毛巾都冻住了:就这么绝望。
这样的天色下,怎么写东西呢?学校附近的咖啡馆也被占完了,得,抱着PC,去地铁站台吧。一张地铁卡刷进去,坐在地铁站台的椅子上写东西。不太冷,饿起来,还能去站台上的小卖部买根热狗吃。
我尝试过坐在轻轨车厢里写东西:从延安西路到江湾镇,再一路坐回来。车厢里很暖和,尤其是冬夜。
我记得那是2014年最后两天中的一天,我在地铁车厢里改稿子,改到南京东路,出地铁站,正看见漫天大雪,劈头盖脸扑将下来。

——大灶间。
我二姑嫁在湖州,《鹿鼎记》里双儿的家乡。过年时,我会去湖州看她。二姑家在乡下有个临河大场院,招待亲戚用。城外冷,大年初二往往河水结冰,小孩子就大着胆子坐在河岸上,用脚去踩。
我怕冷,躲在大灶间写东西:乡下的大灶间那时还烧秸秆稻草,幽暗而温暖,烧秸秆的味道闻惯了,甚至挺香。我坐在角落里写,写到身上暖和起来,二姑进门,说要添点稻草,扇扇风。我让开了,她添了火,我继续坐下来,写。

——电信局门口的地板。
2014年春天,我去巴塞罗那→塞维利亚→格拉纳达→阿尔赫西拉斯(直布罗陀)那条线玩,在格拉纳达遇到了困难。
当时我用的法国手机号不支持西班牙的4G,格拉纳达当时还不流行WiFi,咖啡馆都不提供无线网络。且格拉纳达不比巴萨和马德里,英语普及率不高。磕磕绊绊问了半天,当地热情的西班牙大叔一拍脑门:
“我带你去电信局吧!”
果然电信局门口有WiFi,我就盘腿在墙角坐了,写。职员好奇地来问一声,听了原委,“哦是这样!”就走开,不管了。
当然话说回来,我在格拉纳达吃到了有生以来最好吃的龙虾和炸鱼。大概世上的事各有侧重:他们有了阿尔罕布拉宫和海鲜,就不那么在乎互联网了吧?

——《灌篮》编辑部的办公室,一台完全陌生的电脑前。
2008年NBA总决赛第四场——凯尔特人逆转湖人24分那场——我是去当时卢湾区《灌篮》编辑部看的:那时我在给他们写专栏。看完了比赛,大家群情激昂不提,我说我想找个地方写稿子,编辑部老师指给我一台空电脑,我坐下来,噼里啪啦写完了,心满意足:
“好了!”

——群猫云集的垃圾箱旁边。
去欧洲最西南角圣维森特,需要先去到萨格雷斯;去萨格雷斯,得沿途坐大巴。某一个大巴站点,周围啥都没有,就一个路牌,一个垃圾桶。
我坐在地上等车,编辑告诉我要交专栏了,好吧。
我坐在地上,背后得有个什么靠靠吧?垃圾桶。
我靠着垃圾桶写东西,垃圾桶附近的猫——毕竟那是它们的食堂——在我肩背后,左一眼右一眼看我。终于有一只跳在我键盘上,又跳开了。键盘上留下一串“吃吃吃此处此处”。

也有这么奇怪的情况:
2010年底,我在三亚躲寒冷。中午酒店退了房,飞机是晚上。编辑忽然给我电话,要我写一篇分析安德雷·布拉奇的文章——那会儿易建联在华盛顿奇才,跟布拉奇做队友。
我当时连人带行李箱站在马路旁,不知所措。

抬头,看旁边就是某大酒店。
我进去,到咖啡馆,问多少钱一小时?200元一小时,400元不限时间随意坐,茶水全免,WiFi随意用。
我按自己的稿费权衡了下,交了400元,要了不限时的份额,花一小时交了稿子,然后在那里喝着茶,“要把本钱喝回来”,坐了一整个下午。

至于其他飞机火车、邮轮大巴、候车室候机厅,那也不用说了——2013年NBA总决赛第七场,我是在威尼斯一艘小船船头甲板的餐桌上写的。那是欧洲时间凌晨,我在船头蹭着WiFi看完比赛,背靠着船舷坐着,写了稿子。

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每次出门旅游,基本都是:早起工作,做完;下午到晚上,玩。
我也尝试过在不适合展开键盘的地方,用语音输入,之后再用手机键盘改稿。
自从熟悉使用手机热点之后,就更方便了。

当然,没有WiFi偶尔也有好处:专心。海明威《流动的盛宴》,主体部分的翻译,我是在2017年4月,某艘没WiFi的船上,花一周做掉的。

有一些工作偏好的各位,多半会觉得,这么折腾非常难受。
大多数人,应该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氛围才适合工作。
这么野野地干活,真能行吗?
我也有过“离开了这个写字桌就写不出来了”的时候。但久病成良医,有了点心得。

绝大多数的工作,辛苦处都在于“如何开始并进入状态”。有过干活经验的诸位都知道:只要做进去了,就不会去考虑条件好不好、是否施展得开,而只会一门心思地做,做完了抬头一看:
“哟,两小时过去啦?都没觉得。”

要进入状态,大致这么考虑:
找一个未必多舒服,但比较省力的地方,摆好姿势。因为开工之后,舒服是顾不到了的,不舒服却真会打断节奏。

针对“不想做不想做”的心态,告诉自己:“我先做10分钟试试,做不来再停。”
针对“做不好怎么办”的心态,告诉自己:“先做着,做烂了再改,先做完,做完就打游戏/看漫画/吃东西去。”
针对“做着做着觉得找不到节奏了”的状态:先从最简单的做起。比如写东西,那就先用短句写。从最简单的东西进去,慢慢来。以及,别一开始就试图做成完成品,而是做成一个适合修改的模式。写字或者画画或者做其他,都空出一定的空间。这样做着不会心理憋屈,之后修改也好入手。

进入节奏之后,你会觉得有另一个自己,快马加鞭地说事。
记得趁这个状态时,休息一下,顺手就把之后的活儿结构给排好。
不一定需要遵循这个结构做事,但让自己吃个定心丸,“知道自己将来大概要干什么活,就不容易望而却步了。一会儿休息完了,接着做。”
因为进入状态后,思绪像刨蹄子的马儿,反而不想停下来。这时候休息,能平复一下心情,同时,之后很方便重新进入节奏——就跟刚睡醒的人,特别容易翻个身继续睡着似的。

现在想想,包括工作台,包括办公室这类,其实都是方便让自己进入状态的“仪式感的场所”。
真正进入过工作状态的诸位都有同感:进入状态后,是无法意识到周围环境的。你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会驱使你做活。

老评书里有句话特别好:家财万贯,卧眠七尺。
晚上真睡着了,是睡在花园洋房还是紧窄卧室里,是没区别的。
同样,进入工作状态了,是靠背椅还是垃圾桶,其实区别不大。那时候,你眼里就只有自己和工作对象了。

富勒上校说凯撒所以打仗时一往无前得近乎鲁莽,是因为他发现了:
无论平时还是在战时,多数的困难,都是自已造成的。

所以,下次,尝试这样想:
“先做着呗,大不了做完改——做完了再玩心里也舒坦——一点一点做,也许就做完了呢?——做着做着,就知道怎么做了!”

历史上的今天: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前方高能 » 你在什么奇怪的地方干过活呢?
分享到: 更多 (0)

前方高能丨一个有趣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