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网站
分享有价值的文章

说说刘禅

timg

其实,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必须要明确考量角度的,因为一个人是多面的,可能在聪明且有文化的情况下,又是个不仁不义的坏人,这并不冲突。

而刘禅,在历史上就有诸多评价,而且差异非常大,后人很容易带入某些具体的情况,就直接相信一个单一而明确的定论,从此就觉得其他说法是错的,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另外,评价历史人物还需要考量其所处的环境,在三国时期和宋朝,社会伦理是不一样的情况,同样,当一个大一统国度和大军压境国度皇帝的难度也天差地别。

在我的视角里,评价刘禅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

1、作为蜀汉皇帝,他是否称职,如果百分制评分,能得多少分?

2、作为刘备之子,是否符合其父期待?(这其实也是大部分人对其的好预期)

3、作为刘禅自己,结果是否符合他自己的想法?(反映聪慧与认知)

作为蜀汉皇帝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古代的皇帝,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呢?

这其实很明显,国家存续是皇帝最优先考虑的点,因为这是其为皇帝的根本,当然,这里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正面的军事能力,政治的稳定性,经济的稳定性,民众生活能不能忍受(古代就别指望好过,只是能不能忍)等。

那刘禅做得如何呢?

蜀汉在公元221年正式立国,223年刘备亡,刘禅继任,到公元263年,投降晋国灭亡。

站在现在来看,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过得去的情况了,甚至可以这么说,“扶不起的阿斗”是一个过分贬低刘禅的评价,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看魏蜀吴三国的人口对比:

263年,魏加蜀:94.3万户,537.3万口;《帝王世纪》

263年,蜀:28万户,94万口;《蜀记》

280年,吴:52万户,230万口。《晋阳秋》

且不讨论实际真实人口数量,这个比例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蜀魏的人口差别有多大,而在三国这样低烈度冷兵器战争时期,人口本质上就代表的是实力。

面对如此之大的实力差距,如果刘禅真是一位昏君,也就是分数在60分以下不及格,蜀汉早已亡国。

当然,要说这全是刘禅的功劳,那肯定是扯淡,客观的原因有很多:

1、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等能臣是蜀国能维持的主因,从内政到军事,都有足够能力的人去处理相应的事情,且互相并不倾轧(主因可能是外敌尚在),但是,这也有刘禅识人善用的一面,或者是有自知之明的一面;

2、主要敌人魏国的外部问题也很多,荆州、扬州面临吴国的进攻,雍凉面临蜀国的进攻,而北部漫长的边境还面临各种蛮夷的进攻;

3、主要敌人魏国的内部问题也很多,一方面是旧士族与新晋贵族的争斗,而魏汉之争和魏晋之争消耗的力量可能和蜀吴加起来差不多;

4、天险,蜀地在三国时期依旧属于攻难守易的地方,山区里能施展开的军队不会太多;

但刘禅毕竟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下坚持了40年,所以,在我看来,刘禅做完皇帝的分数起码是60分以上,具体多少,得往下看。

刘禅在位40年,基本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1、诸葛亮阶段(223-234),这个时期,鉴于刘备的遗命,加上诸葛亮本身的能力与威望,刘禅基本就是一个乖宝宝,主要作为就是——听丞相的;

2、蒋琬、费祎、姜维时期(234-253),两位诸葛亮内政上的继任,基本都沿用诸葛亮的政治策略,军事上则由姜维在前线控制局面;

3、后刘禅时期(253-263),这时候刘备时期的臣子基本退出政治舞台,所以由刘禅主导时局,姜维继续在前线作战;

在这40年里蜀国的情况,从军事对抗的结果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前期诸葛亮的进攻有胜有败,还能在休养生息后收复南方,中期姜维在前线的攻防还能有来有回,到后期刘禅主导的时候,姜维基本是诸战皆败。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蜀地民众被不断压榨,军事潜力逐年降低的缘故,以弱抗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刘备与诸葛亮,真的在蜀汉大肆掠夺、压榨百姓吗?》刘史君

这里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从经济层面看,蜀汉大概率会被曹魏灭亡,所以,刘禅及格是没问题的,谁来都一样,而拖上40年,可以给他打70分了。

然后,从另一个层面看,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等虽然都不是刘禅发掘的臣子,但也都在刘禅手上发挥了应该有的效果,而一般皇帝的干预核心,其实就是在人员任用上,既然这些人都能做好事情,那70分确实可以认下来。

当然,你要说更高的分数,我就不认同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刘备遗留的人才没有了过后,刘禅并没有发掘出能够稳定局面的人,这就意味着其皇帝上限不会高到哪里去,也就是70分的水平了。

作为刘备之子

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资治通鉴 · 魏纪 · 魏纪二》

上述文字是刘备临死给刘禅的遗诏,基本可以代表刘备的期待:

1、善良;

2、贤德;

3、丞相;

第三点是毫无疑问基本做到了的,所以重点是一二项。

首先,君主之善,说白了就是能让民众活得好,这也是刘备一直所标榜的,不管其真仁还是假仁,但起码坚持到了死亡这一刻,那刘禅呢。

显然做得不好,在上面皇帝职责这里有说,蜀地以弱抗强,所以不得不压榨民众,以获取能够对抗魏国的军资后勤,从职责上讲,为了不亡国,这么做比较合理,但从仁善的角度讲,说白了就是拉着民众为其自身的权力死扛。

其次,贤德,这里刘备有注释,【可以得人】,参照之前的论断,也就是70分的水平,给我留下的人能好好用,但自己就挖掘不到这么厉害的人了。

作为刘禅自己

就刘禅自己而言,安享40年帝王生涯,当然是过得去的。

等到以弱抗强无能为力之时,又能明智选择投降,最终正常死亡而去,也可以称得上是看得清局势。

艾至城北,后主兴榇自缚,诣军垒门。
《三国志 · 蜀书 · 后主传》

40年的皇帝,一朝投降,就自开门缚,可见其自我认知准确,一点不啰嗦,可以与之明确对比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就能知道水平差异。

而《汉晋春秋》里记载的【乐不思蜀】成语的来源,也将刘禅的水平表现出来,为什么能让司马家放心,自污+胸无大志双重结果。

事实上这里面还有一层,司马家是篡曹家江山来坐上皇帝位的,而刘禅算得上是刘汉后裔,刘禅活着,其实就会让忠于曹家的这群人心里扎下一根刺,因为曹与司马并无不同,忠于谁不是忠诚呢,这也是刘禅一系能一直延绵不绝的原因。

最后总结一下,刘禅其人,算得上一个及格的皇帝,但确实没有英雄气概,能够以弱胜强,逆天改命,就其个人而言,也不是一个仁善之人,但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自我认知明确的人。

来源;历史八卦杂谈 微信号:history-say

历史上的今天: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前方高能 » 说说刘禅
分享到: 更多 (0)

前方高能丨一个有趣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