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网站
分享有价值的文章

小米有护城河吗?

1

​​今天来研究下小米的“护城河”问题。

护城河就是一家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壁垒。通俗地说,就是我能做的生意你做不了,我能赚的钱你赚不到,我能进的市场你进不去,我们都能做的你也没有我做得更快、更好或者更便宜。即使你知道我是如何做的,你在相当长时间内也无能为力。

上面这个定义引用自 @静逸投资 的《投资至简》一书。下面的护城河分析也将参考书中的框架。这本书本人持续、真挚地推荐给大家。

本文从四个角度来分析小米是否有护城河、有什么样的护城河。

一、独占性的特许经营权

独占性的特许经营权意味着“我能做的生意,你做不了”。

特许经营权来源大致有五类:

品牌

专利权和领先的技术

秘密配方

特许经营权

独占的地理位置或者特殊的资源禀赋

小米在这方面并没有太突出的特点。

品牌效应?略有一点。这几年下来,小米已经成为“性价比”的代名词,可以满足相当广阔的消费者需求,足以支撑小米的营收和现金流。但是,鉴于其特殊的商业模式,小米的品牌可能并不会形成明显的品牌溢价。

技术专利?小米走在前列,但优势并不大,目前也只是成为头部之一。另外小米在核心领域如芯片方面,积淀还远远不够。

综合看来,小米并没有什么独占的特许经营权,在这方面没什么护城河。

二、网络效应带来的客户边际价值上升

网络效应意味着“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除非大家同时离开,否则谁都舍不得走,所以大家用我的不用你的”。

这样的企业,一般都是做平台的,比如腾讯的QQ和微信,比如阿里的淘宝和蚂蚁金服,比如苹果的iOS。

那么小米的网络效应如何呢?智能手机是没什么网络效应的,事实上,如今的智能手机相当同质化。但我认为小米的AIoT网络效应被很多人大大的低估了。

小米的AIoT主要还是智能家居,这个领域目前小米已经成长为绝对的王者,米家平台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平台。

很多人是从小米的智能音箱“小爱同学”开始入坑的。

刚开始是这样的——

“小爱同学,放周杰伦的歌。”

“小爱同学,今天会不会下雨?”

但用着用着逐渐变成这样——

“小爱同学,电视大声点。”

“小爱同学,台灯调到最亮。”

“小爱同学,打开空调。”

因为小米卖的家电产品大都质量和设计不错,价格便宜,所以差异化不大的品类很多都在被小米不断地攻占下份额。然后小米将它们通过米家平台连接了起来。

我多次提过这样一个观点:绝大部分人不会因为买个台灯去装个APP,但是却很可能因为装了米家APP之后去买个能连接的台灯。无论是空气净化器、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等,都会有类似的效应。哪怕大型家电如电视、空调、冰箱,我也相信小米仍会持续地攻城略地。

另一方面呢,AIoT与智能手机也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比如我现在用苹果的Airpods Pro和Apple Watch,就很难离得开iPhone。未来,小米也必然会拥有自己高粘性的用户群,让与AIoT一起的综合体验更加顺滑、爽快。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开始有大量其他品牌的家电接入米家平台了,这足以体现小米AIoT的网络效应——因为其他家电商很难独自开发和支撑一个智能物联网平台。

但此处也不容过分乐观。强大如微信,也被抖音夺去了不少热度(尽管两者定位不完全一样);强大如淘宝,也有京东、网易严选、拼多多们的生存空间;强大如iOS,在用户规模上也早已被Android赶超。智能家居市场这么大,其他厂家怎么可能让小米独占呢,我个人预计很可能在未来的某天,会有若干家企业联合起来,另搞一个平台,尝试与小米分庭抗礼。

三、高转换成本带来的护城河

高转换成本意味着“离开代价太大,一旦用了我的就离不开我”。

前面说的AIoT平台,本身也说明了其高转换成本。事实上,无论苹果、华为或者小米,都已经或者正在试图建立自己的生态链,提高客户的转换成本。

智能手机也有一定的转换成本,但总体而言,也不算门槛太高,毕竟除了苹果其他大家用的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都是兼容的,使用体验也差不了太多。华为的鸿蒙系统,是个潜在的变数。另外,未来智能手机可能在云和大数据方面会逐步实现差异,筑起护城河,小米在这方面的投入我是比较有信心的。

但现阶段来看,近期的未来,应该主要还靠生态链。这种综合的、整体的布局,苹果依然是老大,华为实力雄厚但短期遇到困难,而小米较均衡、全面知识可能还不够精深,其他手机厂家如OPPO和vivo则感觉明显会略逊一筹。

未来还有一种高转换成本可能会来自软件、服务和内容,乃至AI。但暂时还看不太出个所以然,再观察吧。

四、低成本优势

低成本优势护城河意味着“我能做的你也能做,但是我能赚钱你不赚钱。”

低成本优势的来源大概也有这么三类:

规模经济

区域经济性

降低成本的商业模式和流程创新

小米有没有规模经济?应该是有的。最典型的案例可能比如当年的充电宝,当年的智能手环,都是几乎一举干成业界第一。在这些细分市场里,只能有少数企业甚至最终剩一两家能生存,而小米经常破局、搅局,然后直接定局。

再举个例子,中国现在行李箱卖的最后的是哪个牌子?答案是:90分。厂家是小米生态链企业润米科技,控股的是A股上市公司开润股份。有很大的创新吗?好像没有。但是为什么和小米合作之后,爆发出了这么大的销量呢?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规模经济。

至于更有技术含量一点的小米电视、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之类,我认为小米也是实现并利用了规模经济优势的。这些领域一旦占据了足够的份额,后进者空间确实很小。

然后,我想说的是,小米强行压低硬件毛利率的策略,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巩固规模优势。小米所需要做的就是持续聚集最优秀的生产力,做出优质产品,然后本身毛利不高,消费者又怎么会不买账?

区域经济性?小米没有。

降低成本的商业模式和流程创新?小米有。当年第一代小米手机的发布和销售,现在看稀疏平常,但实际都是有时代意义的伟大创新。

小米的商业模式也确实很特别,特别到很多其他厂家会拿它没办法。有些优秀的企业如公牛集团,通过自身的不断进化,在插线板这个细分领域,可以算是扛住了小米的挑战,但是也免不了被小米夺去了大量份额(尤其是其他小厂家的份额)。

也不用太担心,小米毕竟做不了全部品类,但是它真的会做很多品类,也真的会继续做出很多爆品。而且,小米的定位是质优价廉的产品,如此这般,目标要覆盖的肯定也是最广大的消费群体——只除去那些极端优质但高价的以及那些低质但极端低价的。所以,小米的空间大着呢。

小米商业模式更特别的在于试图从互联网服务商去赚钱,这条路当然也有很多疑问和坎坷,但是毕竟是条别人没走过或者至少没什么人走的路,借此也很可能实现和进一步巩固其低成本优势的护城河。

小结

综合上述四个护城河来源的分析,我认为小米是有护城河的,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小米的AIoT有明显的网络效应。

第二,小米的生态链闭环有一定的高转换成本。

第三,小米的规模经济和特殊商业模式实现了相当的低成本优势。

最后补充下,我在前阵子刚读完张磊的《价值》这本书。(参见《张磊的《价值》你学不会》。)

张磊在书中对护城河提出了他独到的看法——

我所理解的护城河,实际上是动态的、变化的,不能局限于所谓的专利、商标、品牌、特许经营资质,也不是仅仅依靠成本优势、转换成本或者网络效应。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传统的护城河是有生命周期的。所有的品牌、渠道、技术规模、知识产权等,都不足以成为真正的护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以及——

我们从长期的、动态的、开放的视角去进一步理解护城河,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用户和消费者为中心。坚持了这个中心,理解变化的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持续创新和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如果不能够长期高效地创造价值,这条护城河实际上就非常脆弱。

还有——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在变化的时代浪潮和市场环境中不断地创新,具备从一条曲线跳到另一条曲线的能力,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具备了不断深挖护城河的能力。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待,我个人认为,小米是符合这几条的,小米是有动态护城河的。尤其是读过小米10周年的传记——《一往无前》这本书之后,更是深有感触。

作者:晨稳投资
链接:https://xueqiu.com/8049135638/161162386

历史上的今天: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前方高能 » 小米有护城河吗?
分享到: 更多 (0)

前方高能丨一个有趣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