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三个季度,中国互联网公司高管试着引导一种市场预期:好公司不只敢扩张,还得懂什么时候省钱。不计成本追求增长的时代过去了。
乍看如此。据我们统计,市值最高的 10 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名单附最后),今年前三季度的营销费用比去年同期少 187.34 亿元。
最能省的是快手(-65.65 亿元),其次是阿里巴巴(-59 亿元)和腾讯(-58.64 亿元)。它们的管理层在三季度业绩会上说:
– 快手:用户留存方面的开支更严格、更有效;力求进一步提高海外业务的运营效率,逐步减少对集团整体财务业绩的负面影响;优化带宽使用效率,减少带宽开支和服务器保管成本;
– 腾讯:进一步加强对营销成本的控制,退出低效项目;
– 阿里巴巴:努力优化各业务部门拉新和用户留存开支。
但各家对控制研发和管理费用的态度各异。并且通过对比 2019 年和 2020 年数据,人们应该意识到 “降本”“节流” 是相对概念。随着公司规模壮大,开支规模退回几年前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
10 家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比去年同期多了 142 亿元。腾讯(+76.16 亿元)、美团(+34.03 亿元)和阿里(+28.3 亿元)增量最多。
管理费用整体比去年同期少 21.7 亿元,增量最多的是腾讯(+139.15 亿元),收缩最多的是阿里(-173.37 亿元)。
在我们这次的不完全统计中,快手和贝壳 “三费” 齐降,分别少花 67.61 亿元和 18.46 亿元。阿里巴巴 “虽然”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但算上销售和研发费用后,今年前三季度还是比去年同期少 204.16 亿元。(龚方毅)
附公司名单以及它们今年前三季度营销、研发及管理费用变化:
– 腾讯,+156.67 亿元
– 阿里巴巴,-204.16 亿元
– 美团,+40.81 亿元
– 拼多多,+53.87 亿元
– 京东,+2.9 亿元
– 网易,+20.82 亿元
– 百度,-35.3 亿元
– 快手,-67.61 亿元
– 携程,-15.99 亿元
– 贝壳,-18.46 亿元
– 合计,-66.43 亿元
来源:晚点财经
历史上的今天:
- 2021: 爆炸事件过去 5 年后,三星 Note 系列真的要没了
- 2021: 印度快餐界的 “王者”,用锤子炒菜,日销 30 万,场面过于震撼
- 2021: 微语录精选:等我熬过这一段狼狈
- 2021: 打听同事工资,我被离职了
- 2021: 会员超市打群架,中产不够用了